把科技“嫁”到貧困村,南農大為脫貧產業開“藥方”

走進南京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辦公室,一幅科技扶貧 陣地圖 格外打眼:蔬菜、水稻、花卉3個 金牌 學科團隊的專傢教授,分別和貴州省麻江縣的3塊特色&l


走進南京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辦公室,一幅科技扶貧 陣地圖 格外打眼:蔬菜、水稻、花卉3個 金牌 學科團隊的專傢教授,分別和貴州省麻江縣的3塊特色 陣地 紅蒜、鋅硒米、菊花接上瞭頭。

麻江地處貴州中部,是黔東南州的西大門,全縣有貧困村33個、貧困人口2.45萬人,貧困發生率16.54%,當地百姓靠山吃山,一直都是守著 農 字做文章。但由於農業生產條件和技術落後,特色產業接二連三地陷入瞭發展困境。南京農業大學根據當地特色,對接學校優勢學科,找來專傢教授牽頭,為當地既有產業精準 號脈 的同時,還將學校的 拳頭 產品嫁接到瞭當地。

2012年,國務院扶貧辦、中組部、教育部等8部委聯合下文,明確南京農業大學定點扶貧貴州省麻江縣 守 著獨特資源,卻走不出廣闊天地的麻江,盼來瞭科技幫扶的 甘霖 ; 握 著優勢品種和技術的教授們,也 覓 到瞭大顯身手的 陣地 。

紅蒜不 紅火 ,教授遞錦囊

麻江歷史上是有名的紅蒜之鄉。麻江紅蒜辛辣味純、大蒜素高、蒜皮色紫,一顆蒜瓣兒入口,濃香可以回味一天,一直以來,都是當地百姓引以為豪的 農 字招牌。但2008年的一場病害,導致紅蒜種植面積從10萬畝銳減至不足3000畝,蒜頭產量低、品質差,1畝地500斤蒜頭都收不到,收的還不如播的多, 招牌 一下子變成瞭麻江的 心病 。

2016年,南農大設施蔬菜專傢吳震教授來到當地 把脈 ,揪出瞭 病根 蒜農們耕種面積分散,多的2、3畝,少的隻種半畝;播種方式混雜,大、中、小蒜種混種;種植技術落後,一季成熟後,個頭大、表象好的大蒜被賣出,留下瞭品相不好的蒜做種,導致紅蒜的個頭越來越小、品相越種越差,病蟲害越來越多。

先分級播種,同時給蒜種提純復壯、脫毒,搞一塊示范基地,讓農戶們對比後,看得見成效! 通過多方的走訪調研,吳震給麻江紅蒜開出瞭治病的 錦囊 。

2017年5月初,正值蒜苗抽苔的季節,吳震一到縣裡,就直奔賢昌鎮鹽山村紅蒜提純復壯與良種繁育試驗示范基地,這是運用瞭提純復壯技術後的蒜田,農業局蔬菜辦站站長周世洋正帶著農戶們在忙活, 同樣是忙活一年,蒜的長勢與去年比大不一樣! 雖然還未分瓣兒,但現代種植技術孕育的紅蒜,讓農戶們看到瞭 好苗頭 。

吳震拔出瞭幾顆蒜,指著根莖部分和蒜農們比劃瞭起來, 這是蒜苔上長出來的珠蒜,不帶病毒,通過它來繁殖,可以起到脫毒和提純復壯的目的 。

周世洋和吳震 咬 瞭個耳朵, 吳教授,這要等3年才能真正見效,怕老百姓們等不及啊。

吳震笑瞭笑, 大傢不要急,一般用珠蒜繁殖的周期比較長,但我們還可以利用技術,冬天將珠蒜帶到海南,利用高溫天氣,人工打破休眠,原來3年,現在1年半就能見到成效;另外,還有南京農業大學技術專傢們多年研究的成果,利用組織培養和脫毒快繁技術,也能縮短周期,更加徹底地解決病毒侵染的問題 。

麻江縣農業局局長羅亨雄告訴記者,2016年12月,農業局專門組織瞭3位蔬菜辦的技術骨幹,到吳教授的實驗室學習紅蒜組培技術,如今麻江紅蒜組培實驗室和冷庫也正在整修建設,技術成熟後,由縣農業局負責統一繁種、統一供種。羅享雄指著分級播種後的大蒜種 以後咱們每戶蒜農的蒜長得比這還大、還整齊!

5月看長勢、6月看產量、7月看增值。 面對 紅蒜之鄉 的寄托,南農大的扶貧專傢團不僅想給農戶摘掉 窮帽子 ,還想方設法地配上 富方子 提高產量、提升產值的同時,增加紅蒜的附加值。學校整合台中滴雞精門市瞭相關學科,邀請食品科技學院專傢定制保鮮儲運和品牌包裝方案,根據周邊地區飲食需求,進一步提取大蒜素,加工成保健食品推向市場。

富鋅硒大米,要 富 就得富農戶

你們的拋秧是 天女散花式 還是 投擲式 ? 這是陳永蓮與李剛華教授第一次見面時的對話。雖然是當地農業局農技推廣站的站長,陳永蓮卻一下子被 問 蒙瞭,一直按照傳統經驗拋秧的她,還從沒註意過這其中的 門道 。

陳永蓮腳下的這塊田可不是一般的水稻田,因為地處鋅硒礦帶,土壤中富含鋅硒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李剛華表示,富硒大米現在市場上滴雞精哪家好已比較普遍,但含鋅的稻米卻不多,同時含有鋅和硒這兩種元素的,恐怕除瞭貴州麻江,其他地方非常稀少。

但這張昔日的麻江 名片 如今卻有些拿不出手 品種雜亂、種植規模小、栽培技術沒跟上;品質下降、口感不佳,加工企業很少問津,隻能自產自銷。

2016年7月,麻江縣副縣長甘澤波帶上縣政府各職能部門、縣收儲公司、縣農業公司一行數10人,來到擁有科技和人才優勢的南京農業大學尋覓良方。南農大新農辦為他找來的是水稻團隊的 豐產教授 李剛華。當得知李教授在水稻育種和栽培技術上擁有豐富的經驗,團隊在2011年還憑借 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拿到瞭國傢科技進步二等獎,甘澤波興奮不已, 這次咱是和南農大的 金牌團隊 接上瞭頭 。

三個月不到的時間,李剛華將南農大自主培育的8個水稻品種拿到當地,供農戶品嘗,並指導農民小范圍試種。2017年春節前,他又從江蘇、廣東以及貴州本地引入瞭20多個品種在鋅硒礦帶選地試種。

一年不到的時間,李剛華第3次來到麻江,1000餘畝的試驗水稻田綠油油一片,憑借著多年跟水稻打交道的經驗,他先是判斷瞭試驗品種的長勢,接著手把手地給陳永蓮以及其他幾位作栽站的工作人員,現場做起瞭栽培示范,他告誡千萬不要將水稻栽得太密,施水、施肥的用量該如何控制。

第一步篩品種,第二步提技術,第三步促產業。 甘澤波表示,他們和教授達成的共識是,要以滴雞精推薦孕婦品牌促產業,以加工企業為主導促生產。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生產基地,進而大面積帶動生產,通過高產優質的新品種稻米打通銷售渠道,真正致富農民。

富鋅硒大米對於我們的科研人員也是一個 富礦 ,李剛華說,貴州麻江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哪些品種、什麼樣的配套技術適合當地,不同品種對礦物質吸收的差異,將為我們的科研提供一手資料。

菊秧插得行對行,書記送來滿壩香

大田栽秧行對行,我在田壩栽花秧,感謝書記來指導,九月菊花滿壩香...... 這是麻江高梘村村民易芙蓉為駐村第一兒童雞精書記施雪鋼編唱的山歌,60多歲的她,之前未曾參加過任何工作,如今跟著書記,扛著鋤頭在自傢門口就能種植菊花,一個月能拿2000多元的收入。

南京農業大學新農辦主任陳巍教授表示:除瞭為當地特色產業 量身定制 一對一的科技振興方案,選派教授掛帥幫扶產業外,學校還選派幹部常年掛職,將學校的優勢學科 嫁接 到當地。

高梘村青山環繞、地形特殊,又是清末狀元夏同龢故裡,我琢磨著能否在這樣的梯田種花,作為一個旅遊景點來帶動貧困戶脫貧? 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駐村第一書記施雪鋼,到高梘村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想著怎麼把學校的資源引進村裡落地開花。

說幹就幹,不到2個月的時間,42個品種的菊花種苗千裡迢迢燕窩功效地從長江三角洲的平原來到瞭雲貴高原的梯田,雖是長途跋涉,菊花種苗一點都沒有 水土不服 ,第一批3萬多棵全部存活。與菊花種苗一起搭乘飛機過來的,還有南農大菊花團隊的房偉民教授和幾位技術人員。

施雪鋼表示,這些菊花種苗 來頭 不小。它們全都來自世界最大的菊花種質基因庫 南京農業大學湖熟菊花基地,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育種團隊從1944年開始就從事菊花品種搜集、保存等工作,距今已有72年的歷史。基地上保存瞭5000多份菊花資源、3000多個品種,其中300多個新品種都是由學校自主培育的。

之前我們還有顧慮,怕萬一種不出來,不僅脫不瞭貧,還又把自個兒給拖到 貧 裡去,沒想到,2個月不到,在菊花地裡幹活的10多個貧困戶就脫瞭貧! 高梘村村支書夏平順表示,自2016年4月以來,20來畝的菊花地,光賣花,半年就收益瞭16萬元,金菊飄香的深秋時節,高梘村夏同龢狀元故裡的菊花谷迎來瞭3萬多名遊客,周邊農戶搞起瞭農傢樂,一天能有3000多元入腰包。臨近高梘村的官壩,老百姓們主要要求流轉土地,讓100多畝的南瓜田都種上菊花。

2017年4月,占地300多畝的高梘村菊花谷的 升級版 藥谷江村菊花產業規劃園正式啟動建設。麻江縣農業局副局長金德標表示,園區將建成集菊花品種研發與農業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示范園區,南農大房偉民教授指導園區的規劃和整體建設,目前種植方案、步道、噴灌、接待休閑中心已經基本建成。

除瞭打好科技扶貧 陣地戰 ,南京農業大學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為當地勾勒好 規劃圖 。2012年以來,南京業大學農業發展規劃專傢團深入當地走訪調研,根據當地發展需求和特色產業,與縣政府攜手 繪制 出瞭 1258 產業規劃,圍繞 1萬畝紅蒜、2萬畝鋅硒米、5萬畝商品蔬菜、8萬畝藍莓 的目標做起現代農業的文章。麻江縣委常委、統戰部長兼1258指揮部指揮長金顯弟說,南京農業大學幫扶麻江多年,他們樸實的作風、專業的教授,讓麻江縣看到瞭重振地方特色產業的希望。

前不久,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丁艷鋒帶隊,帶上瞭蔬菜、水稻、菊花團隊以及農業規劃的專傢一行數十人來到麻江,與縣政府簽署瞭紅蒜、鋅硒米和菊花3個產業技術幫扶項目的合作協議。丁艷鋒說,除瞭為當地農業搭好脈、當好醫外,南京農業大學要以產業幫扶為龍頭,沿著源頭、生產、加工、品牌銷售全產業鏈的特質,讓扶貧更加 精準 有效。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tll750g3a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