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瞭!上海這所小學上瞭蘋果公司最新發佈會

原標題:厲害瞭!上海這所小學上瞭蘋果公司最新發佈會

當地時間3月27日,蘋果公司2018春季新品發佈會在美國芝加哥萊恩科技大學預科高中召開。與以往發佈會不同,本次發佈會的主題是“教育”。在此次發佈會上提到瞭一傢上海使用iPad教學的學校,它就是黃浦區的盧灣一中心小學。



台中洗水塔 蘋果公司CEO庫克在發佈會現場

盧灣一中心為什麼會上蘋果發佈會?

原來,盧灣一中心小學去年曾於蘋果公司CEO庫克結緣。庫克不僅參觀瞭學校的“雲課堂”,還盛贊盧灣一中心是“世界上運用技術支持教學最好的學校”。

2017年12月5日,美國蘋果公司CEO庫克到訪盧灣一中心小學。他先是欣賞瞭iPad樂隊小社團的同學們演奏的歡迎曲中國民樂《金蛇狂舞》。

接著,他走進三年級二班的英語課,觀看瞭師生用iPad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孩子們熟練地操作iPad做練習,練習結果很快投射到屏幕上,學生為自己的成功而歡呼,教師通過手中的iPad,清楚地知道哪些同學學得好,哪些還沒有跟上進度。師生的一舉一動,庫克都饒有興趣的看著。



蘋果公司CEO庫克在盧灣一中心課堂上

在一年級七班,語文教師潘蘊玉在指導孩子們學古詩,庫克看後說平常聽到iPad應用於教學多為數學課、英語課,沒想到和語文,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可以結合得這麼好,他為孩子們豎起瞭大拇指。



在四樓的軍事創意空間,庫克還觀看瞭學生如何通過實體作品與虛擬軍事路線的演練來學習歷史和軍事知識。



學校二樓轉角處有以虛擬成像的方式呈現的學生手工作品,庫克也駐足看瞭一會兒,他認為這種展示方式為學生提供瞭立體作品展示的機會。

在學校的Vava實驗室,庫克觀看瞭劉佳雯老師的美術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從資源庫裡找出瞭自己喜歡的紋樣,組合、排列,再通過動畫軟件拍攝出一個個小影片,一張張充滿創意的中國賀年卡“動”瞭起來。



當庫克得知盧灣一中心小學是首個將Ibeacon引入學生校園生活軌跡及信息采集的學校時,他說在國外這項技術還主要用於博物館等參觀導覽中。

參觀過後,庫克表示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學生讓他印象深刻,他說:“簡直難以置信,像他們這樣投入學習的學生,我還從來沒見過,我去到的每一個教室裡學生都很興奮,你會發現他們的思維在飛速地轉動。學校的校長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用上瞭我們所有的技術,甚至包括我們幾個月才剛剛發佈的AR Kit。現在全世界的開發者都可以在他們的程序裡用上AR技術,有一些教育應用在這裡已經用上瞭,這可以幫助學生學得更快,更深入。”

離開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時候,庫克曾說:“這所學校是世界上運用技術支持教學最好的學校,大傢都應該來看看。”



“世界上運用技術支持教學最好的學校”

是如何煉成的?

盧灣一中心小學是全國首傢讓iPad走進課堂的學校,倡導學生擁有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環境。

自2010年啟動“雲課堂”個性指導平臺規劃建設以來,盧灣一中心持續不斷將信息技術最新成果引入校園,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重塑教學方式,各學科教師在各自領域探索新興技術的“為我所用”,改進教、幫助學,讓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夢想不再遙遠。

◎ 借助新技術攻克教學難題 ◎

盧灣一中心“雲課堂”的起步並非因為蘋果公司推出瞭iPad而盲目跟風趕時髦,而是源自於學校多年來在針對性學習指導方面的教育實踐。

數學學科組一直是學校探索個別化教育的排頭兵。他們先是指導學生整理自己的“錯題集”,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後來發展到制作“作業檔案”,記錄下教與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思路,建立錯題庫。

基於過去積累的資源,他們開始在課堂上嘗試“分層練習”,每堂課出10~15題,分三個星級的難度層次,學生分步完成,教師逐層講解,實現知識點講授與當堂練習結合,提高教學效率。隨著這一做法的推廣,紙張浪費、題目固定、批改反饋不及時等問題逐一凸顯。

何不向信息技術借力,攻克有關效率和針對性的難關?校長吳蓉瑾提出運用“雲計算”技術,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建設一中心的“雲平臺”,以數字化實現教學改革突破的大膽設想,“引進新技術是為瞭服務於學生,服務於教學,我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切實提高課堂效益,進而達到我們的理想境界——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空間。”

於是從數學學科開始,盧灣一中心踏上瞭以數字技術再造新課堂的漫漫征程。

學校推進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綜合考慮觸摸屏、手寫、護眼效果等因素,選擇將iPad作為學具引入課堂,輔助教學活動,先後購置瞭50臺iPad;同時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真正做到“隨時隨地隨需”的移動學習,學生不再被局限於專用電腦教室裡上課。

用iPad上課,其實隻是介質的改變,更實質的變化則由信息整合和數據處理引發。

uabank貸款專家|台中創業貸款|台中房屋貸款|台中企業貸款|台中汽車貸款

學校與IT公司合作,開發搭建瞭包括“基礎數據管理子系統”“知識空間管理子系統”“分層教學備課子系統”“學生跟進練習與自主學習子系統”等十個子系統在內的學習平臺,建立瞭一個龐大的學習資源庫,裡面有海量的教案、習題、文本、圖片、視頻、教學軟件等。

教師可以從中獲取分層命題、課件開發等共享資源,再加以個性化編輯,設計不同類型的課堂練習題庫。更重要的是,學校在IT公司的協助下嘗試以大數據分析和應用,實現教學精細化。

憑借相關技術,課堂上反映學生思維過程的每一次點擊、手寫和塗改等痕跡都被真實地記錄下來,相關數據統計分析結果也即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據此向學生提供個別化指導。

各學科教師各自為陣,分頭試驗iPad進課堂。語數外三門學科分別在二、三、四年級試點,各班每周輪流用iPad上1~2節課。隨著改革試點的深入,一個個問題接踵而來,爭議也此起彼伏,但這些問題和議論卻推動瞭“雲課堂”的進步。

針對外界對電子設備的使用影響學生視力的擔憂,學校把眼科專傢請進教室聽課,並根據專傢建議將每節課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嚴格控制在15分鐘以內,堅持定期為試點年級學生檢查視力。

針對“雲課堂”隻不過是紙質練習簿變成電子練習冊的質疑,各學科開始各自尋求教學與信息手段有機結合的著力點,數學課設計學生自學探究的環節,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流程和進度,語文課在增加閱讀量、校正寫字筆順上下工夫,英語課則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增加口語練習。

針對“雲課堂”上師生受限於設大台中記帳網|台中公司登記|台中公司登記流程|台中公司登記費用備,缺少交流溝通,人為造成“信息孤島”的傾向,學校請公司研發瞭“雲課桌”,一塊供四五個學生同時使用的觸摸屏,既能分屏,也能合屏,實現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依共存。

“我們始終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新問題的過程中螺旋上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團隊也在戰勝一個個挑戰中實現對自我的超越。”吳蓉瑾說。

◎ 針對性指導從模糊走向精準 ◎

這是一堂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課,趙佳琳老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自學視頻、完成基礎練習題等,初步掌握瞭位置表示方法和數對的基本知識點。

這節課一開場,不再有新授環節,趙老師直接讓學生交流分享自學成果,大傢七嘴八舌將所學知識回顧梳理瞭一遍。然後趙老師把課前三道練習題的電腦批改統計結果公佈在大屏幕上,四類錯誤一目瞭然,師生共同講評,查漏補缺。

接下來進入闖關晉級式的分層學習環節。學生在“雲課桌”上做題,趙老師輕點手中iPad屏幕,便能實時掌握學生做題進度、對錯,每一題的正確率,點擊學號,還可調出學生的電子草稿和答卷,知曉具體完成情況,必要時可介入一對一指導或針對性講評。

根據學生一星題的正誤,電腦自動推送不同層次的二星題,一星大陸商標申請題做錯的學生得到的是二星B題,過關後才能做二星A題。以此類推,逐層進階。

在最後的拓展題,趙老師聯系時事,創設瞭一個馬航失聯的情境,要求學生根據衛星提供的坐標數據,在圖上確定搜索范圍,並在搜索范圍內尋找殘骸疑似物,用數對表示確切位置,發送給指揮部。學生們分組合作,在“雲課桌”上忙碌起來,現場氣氛活躍。

“學生答題情況的數據采集、統計分析能夠即時反饋給我,方便我當堂掌握學情,並根據學情第一時間調整教學策略。”趙佳琳告訴記者,信息技術給數學學科的分層教學帶來極大方便,真正做到瞭因材施教。

學生聽懂瞭嗎?會瞭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究竟如何?教師當堂往往隻能憑借個人經驗作出模糊的判斷,而今天的新技術通過對滲透在課堂各個環節的大數據的記錄和分析,能夠幫助教師精準地捕捉到學生的微觀表現。盧灣一中心語文組正是發揮信息技術這一優勢,在利用大數據分析改進教學上進行瞭嘗試。

在以往教學中,學生學寫新字時寫錯筆順,教師是很難發現的。比如“疑”字,學生特別容易寫錯筆順,因此語文教師陳蕓在教三年級課文《看月食》時,設計瞭一個練習,她讓學生在iPad上書寫“疑”字。

借助後臺技術,學生寫字的相關數據被記錄瞭下來,並很快將統計分析結果反饋給陳老師。幾個條形圖、餅狀圖直觀地顯示這個班級學生寫錯的筆畫以及人數、占比、錯誤率,錯得最多的是第一筆。

“根據電腦反饋的具體數據,我及時跟進指導,糾正學生錯誤。”陳蕓說,“而且在後面班級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註這個字的起筆,錯誤率明顯減少。”

因為有瞭iPad,一中心的英語課在學生中間的魅力指數直線上升。在一節故事教學課上,張帆老師帶領學生打開電子書,電子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兒歌、插圖、音頻、視頻,孩子們饒有興致地朗讀起來。

她還讓學生用Toontastic軟件,分組合作制作動畫片“小老虎的魔法眼鏡和它的朋友們”。學生們根據故事情節,在iPad上點點戳戳、拖來移去,幾分鐘就搭好動畫場景,再配上背景音效和對話,一部聲色俱全的卡通片就算制作完畢,再上傳班級主頁展示,孩子們熱情高漲。

“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新穎有趣,因此很受學生歡迎,而且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遊戲氛圍中用英語對話,聽到自己和別人的發音,有瞭大膽說出來的勇氣。”這是張帆在課堂上使用iPad後的直接感受。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至關重要,但由於我國小學班額普遍較大,一堂課35分鐘下來,不可能人人有機會操作口語,教師也很難一對一地糾正發音。

能否發揮新技術的優勢,彌補傳統教學的缺憾?一中心英語組教師動起瞭腦筋。他們利用iPad上的talktalk軟件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個人朗讀或兩兩對話的語音記錄下來,以便課後評價和反思;他們還用蘋果公司研發的語音識別系統,診斷學生口語狀況。

英語教師施莉虹曾在課上創設一個為人指路的情境,讓學生用英語對iPad中的虛擬人物發指令,引導其到達目的地。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地用英語表達,語音識別系統能夠自動評價學生的發音。

“有的孩子不願意當眾講英語,覺得有壓力,但是對著電腦,他們更放得開。”施莉虹說,“我們的目的很純粹,就是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願意學。”

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數據,提供針對性輔導,不僅發生在英語學科,自然學科同樣在實踐。自然課教師包瀅蕾介紹說,他們會用iPad實時拍攝每組學生的實驗過程,在交流匯報環節回放某些片斷,便於師生共同觀察實驗現象,分析查找問題。

此外,自然學科時常組織學生開展長周期探究活動,比如養蠶、種花、培植蘑菇,以往學生會以小報的形式呈現探究成果,如今學生用iPad寫日記、拍照片、攝像,實時記錄整個探究過程,最終生成一本精美的全媒體電子書,分享到校園網,煞有滋味。

◎ 為自主學習保駕護航 ◎



由於學校搭建的“雲平臺”聚集瞭大容量且可延展的學習資源,一中心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實驗、自主鍛煉等活動,有瞭更多元、更自由、更開放的條件保障。

閱讀是語文學習之根,通過大量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才能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為此語文教師往往會佈置閱讀任務,希望學生加強課外閱讀,但由於在課外缺乏指導,效果差強人意。

一中心語文學科組作瞭一些改變,他們結合每篇課文的寫作特點,收集延伸閱讀材料,建立瞭一個與教材配套的閱讀資料庫,再將基礎內容的教學精練,騰出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拓展閱讀。每次課上,教師會推送一兩篇相關文章到學生終端,並配有閱讀理解檢測題目,電腦實時記錄反饋學生閱讀時長、答題對錯,以便教師及時指導。

為瞭讓學生觀察到宇宙天體、微生物等在現實生活中難以親眼所見的事物或現象,一中心自然學科教師運用iPad上的APP軟件,或者根據教學內容自編電子書,以立體動態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客觀世界的精彩,大大地激發瞭學生的學習興趣。

包瀅蕾老師設計的“雲廚房”校本課程,也因為信息技術的增光添彩而深得學生喜愛。學生進入那間仿真廚房的教室,無須教師手把手地教,從菜肴知識介紹,配菜選擇、洗汰、切配,一直到上灶烹飪,按照面前的電腦顯示屏裡的步驟說明,就能自主學會燒一道菜。

大功告成後,作品還能立馬拍攝上傳至“雲廚房”微博,豪美科技|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行車紀錄器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多鏡頭推薦曬一曬、評一評。現在一中心五年級學生都學會瞭做蛋炒飯,一年級學生學會瞭烘焙餅幹,孩子們喊出的口號是“人人學會一道傢常菜,一道創意菜”。

學校心理咨詢室原本是一個容易被學生忽視的地方,孩子們普遍認為心理有問題的人才會去那裡,因而避之不及。如何讓心理咨詢走出心理咨詢室,走進教室,走到校園任何角落,甚至走進傢庭、社區,隨時隨地地為學生開展心理疏導?

心理教師餘玨想到瞭信息技術,一中心“心理雲平臺”應運而生。“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傢長能夠找到大量與心理輔導相關的資料,有故事、音樂、遊戲、漫畫。”餘玨說,一些心理上的小感冒,通過這種方式,無須教師面對面輔導,就能自行解決,“放一段輕音樂、聽一個故事,臨考前的焦慮情緒或許就能得到舒緩。”

此外,學生在平臺上進行心理測試,系統能自動采集、分析數據,給心理教師的後續跟進打下基礎。

過不瞭多久,又一種“新式武器”將在一中心投入使用。雲手表,一種集計時、溫度測量、加速度測量、心率即時顯示與采集、消耗卡路裡即時計算與顯示、GPS定位等功能於一身,形如手表的電子終端,將佩戴在一中心學生的手腕上。

吳校長介紹說,學校將搭建一個有利於學校、社區及傢庭三方互動的“體育教學與自主鍛煉”雲平臺,通過雲手表測量和記錄學生的各項運動指標,並將數據上傳至雲平臺,經後臺分析處理後,將測評結果以圖表等形式推送至教師、傢長、學生的移動終端,督促學生養成每天鍛煉的好習慣。

不遠的將來,體育教師將告別“秒表+紙頭”的測評模式,通過“雲手表+手持終端”便能即時掌握全班學生的卡路裡消耗及心率達標狀況,即時記錄並上傳測試成績,對學生在熱身運動、主題訓練、自由活動等環節後達到的身體狀態不再憑感覺來“毛估估”。學生在課間自主鍛煉時,雲手表也將自始至終記錄,累積算出卡路裡日消耗量。

從最初的摸石頭過河,到現在“雲課堂”慢慢有瞭框架,並開展瞭全學科的探索,“雲廚房”、“雲課桌”、“雲手表”等“雲系列”的開發還在積極實現多機型,跨平臺,全兼容。“技術輔助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而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也將促進技術的迭代升級。用好技術,用巧技術,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受益,這是雲團隊需要繼續不斷思考,努力實踐的。”吳蓉瑾校長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ll750g3a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